时间:2016-12-21 16:27 来源:网络 发表评论 打赏小编
临近年底,影视圈接连发生公开口水大战。
12月18日,乐视影业CEO张昭怒撕自媒体营销号“亵渎电影”引轩然大波。就在一个月前,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因为排片问题导演冯小刚怒撕万达,引发与王思聪的一场口水战。
不过有趣的是,在冯小刚的那场撕逼战中,舆论几乎一边倒支持万达;而在张昭撕自媒体的事件中,却出现了相反的舆论风向,新浪娱乐的投票显示84.6%的网友支持张昭。为何两次公开口水战竟风向迥异?其实“撕亦有道”,不同的“道”决定了不同的结果。
冯小刚撕万达:利益扭曲下的口水战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之后,由于电影排片的问题,在微博上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发出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指责万达院线排片率严重低于同行,利用行业龙头地位欺负弱小等。这一《公开信》被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反“撕”。从双方的舆论战中可以看出,电影的出品方之一华谊挖角万达高管,万达指责对方违方“竞业协议”,双方结下梁子或是事件的导火索。
不过这一“撕”,冯小刚并没有收获围观群众太多的支持,相反支持王思聪的占据了大多数。
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冯小刚这一“撕”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由于自己的公司美拉影业在被前东家华谊兄弟收购的过程中,存在着高额的业绩对赌,如果没有完成的话将由他自己承担业绩补偿。而市场经济中,每个商业实体都是从自身的商业利益出发做决策。
最近有一篇写导演冯小刚的爆款文章《与冯裤子有关的日子》中爆料,冯小刚过于在意自身利益,已经成为他自己的“负担”。至少在这次对撕中可以看出,仅从自身利益出发,本身又不占理,只能将“撕”演化为“口水战”,难得支持。
乐视张昭撕自媒体:戳破营销号的画皮
仅仅在冯小刚这一“撕”过后两周,电影《长城》上映,成为了票房和舆论的双重“爆款”。导演张艺谋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影视界的代表性人物,从当年在各类电影节上获奖无数的《红高梁》、《活着》到后来的商业大片《英雄》,再到奥运会、G20的开幕式,张艺谋也是国内影视界最大的争议话题,再加上电影女主角景甜也一直是娱乐圈的话题性人物。这部电影确实话题众多、争议巨大。
就在一批自媒体、影评人还在念念不忘张艺谋的艺术片时,张艺谋已经明确表达了自己要把《长城》拍成一部商业大片,让全球普通电影观众都能接受的想法。不过舆论仍然两极分化,关于电影的批评意见中,有一批集中在了张艺谋个人身上。
一个名叫“亵渎电影”的自媒体号发布了一条微博,内文仅有五个字“张艺谋已死”并配上了三根“蜡烛”的表情。这一微博发了电影联合出品方之一的乐视影业CEO张昭的强烈不满,张昭怒斥该微博博主称“躲在阴沟里诅咒中国电影的你已经腐烂”,随后乐视影业官方微博则呈上“警告函”。
这一营销号的作法引来了一些跟风,但最终出乎意料的是,舆论风向很快转向了,在新浪娱乐发起的一个投票中,84.6%的网民投票认为“XX已死”和“点蜡烛”的作法确实不妥。
在事件发生后,跟风炒作者可能以为可以像围攻冯小刚那样围攻乐视影业但并未如愿。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种纯粹出于“发泄”式的攻击,虽然可以吸引一些好事者跟风,但本身已经完全脱离了电影本体或者脱离了影视产业本身。
其实部分自媒体、营销号打着“影评”的旗号,实质则干着“食腐”的行径,“为黑而黑”、“先黑再收钱”等事干了不少。对于貌似有道理的影评,围观者有时也“不明觉厉”。
某种程度上说,这类产业不正之风,行业也早有怨气,从推动行业进步、保护市场环境的角度来看,张昭这一撕迟早要来。
其实,一直以来乐视影业CEO张昭在产业和公众的形象中仍然都是一个学者型和产业型的企业家,梳理他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可以发现,他的发言主要还是着眼于产业本身。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张昭也表示,可以接受严肃认真的评论,希望真正的影评人能抱着推动产业发展的态度去评论。
因此,“撕逼”这种事件,是否能真正得到产业的支持、得到普通影迷的支持,重要的就是“撕”背后的导向,是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为自己的利益代言,这就是“撕亦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