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28 15:16 来源:网络 发表评论 打赏小编
几个月前,河南印发了鲲鹏计算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抢抓国家信息技术重要机遇期,打造"Huanghe"品牌,培育千亿级领航企业,建设全国重要的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鲲鹏计算产业发展高地。
现在,以"Huanghe"品牌为起点,河南鲲鹏计算产业正以超出市场预期的方式快速发展着。
纵观河南鲲鹏的发展历程,它能在计算产业方面相对缺乏基础的情况下快速建立和落地计算产业生态,其原因在于一种可以被同类型地区所借鉴的“河南力量”:
尽管缺乏直接的计算产业基础,却能够把本省在人才、产业、政策、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聚合成为新计算服务的“产业势能”,使鲲鹏生态一旦起步便大跨步前进,在产业势能“厚积”基础上推动新计算生态“厚发”。
细化来看,“河南力量”包括产业落地、生态适配、行业应用以及人才培养四个维度的展现。
产业落地:有机结合宏观区域联动和微观执行力优势,赋能新计算产业发展
河南没有直接的新计算产业基础,但它有宏观区域联动与微观执行力所构成的产业落地势能。
在河南省的鲲鹏布局中,省会郑州,成为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主要负责引进培育专业软硬件生态团队,构建鲲鹏产业发展核心区;
许昌,则成为鲲鹏产业硬件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主要负责形成“Huanghe”服务器和PC机系列化、规模化生产能力;
新乡、开封等地区,则负责产业链配套,成为鲲鹏产业配套协作区。
这种分工明确的城市协同布局能快速推动产业落地,在十分依赖产业链生态的计算产业中优势十分明显,河南耕耘已久的地区集群发展优势无缝接入了新计算产业推进事业上。
除了宏观区域联动,河南本土重视产业、高效政务管理的微观执行力优势,也很好地转化为了推动计算产业发展的“产业势能”。
以河南计算产业的核心"Huanghe"品牌发展为例,其拥有者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基于鲲鹏架构Huanghe服务器和PC)在2019年12月成立,目前已具备年产服务器36万台和台式机75万台、主板25万块的生产能力。
一位参与黄河鲲鹏建设的华为工作人员透露,在落地过程中,大多数问题找政府主管部门,都得到了快速解决。
显然,河南把自己过去积累的高效产业落地推进能力自然而然转化到推动鲲鹏产业身上。
生态适配:把以企业为主体的政策导向,转化为聚合新计算生态的加速器
河南与鲲鹏充分利用了本土丰沛的产业政策,形成了生态适配方面的强大的产业势能。
其做法是,沿袭河南过去在各种新兴产业推进过程中尊重市场行为、以企业为主体的政策导向,以企业和市场为中心,通过促进和吸引的方式加速产业链搭建。
具体来看,河南鲲鹏在三个方面较好地转化了“产业势能”,实现厚积厚发:
一是充分融合了河南产业发展的系列强大政策,使其深入到鲲鹏计算生态的每一个企业个体身上。
河南统筹运用了既有的制造业集群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基金,并要求各省辖市设立相关产业投资基金,用来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引进鲲鹏产业骨干企业;对于相关配套的软硬件企业,则按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监理标准予以支持。
由此,基于鲲鹏生态,河南引入和构建了包括大数据平台、存储、数据库、中间件、云服务、管理服务等众多鲲鹏生态中的软件基础设施。
二是把已有的产业园区优势快速发挥到鲲鹏生态身上。
在郑州,一个以郑东新区智慧岛为引领,云湖智慧城、白沙大数据产业园、科学谷为支撑的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区已有扎实基础。
为了吸引生态产业链企业加入河南鲲鹏生态,河南省成立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建立鲲鹏小镇、组建鲲鹏产业联盟、成立黄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中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鲲鹏小镇就是依托于上述产业园区。
从政策到园区,河南鲲鹏始终围绕企业为主体,激发市场动能、让企业主动加入与融合,形成了生态适配的加速度。
行业应用:把带动性、示范性的普遍产业做法,转化为开发深度市场的路线图
河南的重大优势——本土以及辐射中原的市场潜力,在新计算产业中不可无视。
河南鲲鹏一旦产业基础和生态产业链基本成型后,在行业应用方面将会有极大的优势,也会同时促进鲲鹏生态的发展。
目前基于鲲鹏打造的计算产品体系,已经在河南的制造业、农业、能源、文旅等优势产业,以及政务、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中生根发芽,加速了数字化转型进程。
典型的案例,是中移在线的鲲鹏计算应用。基于鲲鹏计算平台打造容器云平台解决方案,为10086 客服体系的云原生化提供多样性算力基础,较大幅度提升了计算的效能。
此外,鲲鹏计算已经在河南大地、中原大地大范围落地行业应用。
而在行业应用的推进过程中,河南鲲鹏构建了开发深度市场的路线图。
在企业布局上,河南鲲鹏围绕培育壮大“Huanghe”本土品牌,制定了培育 1 家领航企业、发展 3 家骨干企业、带动一批配套“专精特优”中小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发展“1+3+N”企业群体的规划。
政府牵头做出标杆,让市场自己动起来,在河南鲲鹏这里,再次被证明行之有效。
人才培养:把潜在深厚的产学研资源,转化为新计算长期发展的支撑
河南鲲鹏在人才方面没有直接的优势,但却有潜在深厚的产学研资源,省内高校数量众多。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让河南鲲鹏在人才层面获得了新计算长期发展的动能。
具体来看,河南鲲鹏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产业势能”转化努力,包括这几个方面:
一是层次分明的全局安排。
按照规划,河南鲲鹏要在2020-2022面向全省高校校企共建 15-20 所鲲鹏产业学院,涵盖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等层级。进而形成层次完整、特色鲜明的产学研人才培养规划,充分调动各个层级的产学研资源,发挥各自的价值。
二是深度的产学研合作。
鲲鹏与校方、研究机构等的合作目前实训为主,除了共建鲲鹏产业学院,还包括鲲鹏课程实训,即在大学课程之外,设定系统化的鲲鹏课程培养具有体系化鲲鹏计算知识的人才,三年要实训6500人;以及鲲鹏生态实训,即走入新计算产业中的企业,例如软通动力,从行业应用角度培养人才,三年计划实训 10000 人。
三是用赛事推进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河南鲲鹏在深厚的产学研基础之上,推出了黄河鲲鹏开发者大赛,该赛事面向全国,覆盖700+开发者,200+作品,80+高校,总奖金高达115万元,直接推动了河南鲲鹏对全国计算人才的吸引力。
产学研生态的配套设施,能够从长远角度解决产业落地所需的人才教育、产业培训、学术研究与产业标准工作。现在,河南正用全盘布局和社会化联动,推动鲲鹏产业获得长期发展的“能源”。
河南鲲鹏的快速落地、发展,是城市、产业、政策、教育、市场各领域优势整合的结果,最终凝结成了我们看到的“河南力量”。将自己的优势聚合成“产业势能”,让新计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河南最大化利用了自己的优势资源,又通过鲲鹏链接了全国计算生态,毫无疑问,河南鲲鹏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多样性计算发展的一个重要注脚。